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2010年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977

||2010-09-25

(一)

2010年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将于2010年9月24日至2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本届论坛将集中讨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引领未来城市生活;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平等共享三个议题。安排国内外有影响的政要、政府部门负责人、著名机构负责人和企业家进行演讲;同时安排5个平行论坛和专题会议。包括中国电子商务高峰论坛、物联网应用与发展论坛、城市信息化质量保障暨软件测试高峰论坛等。目前,已确认参加本届论坛的代表来自全球五大洲40个国家54个城市,49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以及政府高级官员、著名专家和企业家等350多名。论坛期间,联合国多个国际组织将组织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如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将召开全球国际培训中心年会,讨论全球培训中心网络发展规划和联合国培训中心网络总部落户上海,举行全球专业人才认证中心揭牌仪式;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召开ICT与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将讨论ICT技术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国际合作平台、发展中国家ICT基础建设评估方法、国际联合ICT与经济数据评估知识共享平台;联合国全球公共行政网络将召开全球区域网络中心年会,将举行联合国公共行政网络十年庆典,颁发联合国知识管理杰出表现奖、知识管理领导奖、开通联合国公共行政网络(UNPAN)亚洲电子政务知识库网站;联合国全球信息通信技术与发展联盟 (UN GAID)、国际科学院、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将召开科学数据应用促进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研讨会,主要讨论千年发展计划和开放式的数据知识环境、信息通信技术及开放数据知识环境促进减贫、促进公共卫生及新技术、促进数据共享,促进全球合作,优化城市和生活等。

本届论坛将通过《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宣言》。明确全球论坛的发展宗旨、任务和机制等,并确定在上海设立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秘书处,作为推进全球论坛可持续发展的常设机构,进一步推动联合国在上海合作项目的开展。探讨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推进全球数据共享的工作,分享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最新的信息化实践与解决方案,营造促进城市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有利环境。同时,在本届论坛期间召开的“十二五”上海信息化发展专家咨询会上,将探讨上海未来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环境建设等发展目标、项目、政策和措施。

“全球论坛”的前身是根据2000年联合国第54届大会231号决议文件精神,为响应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宣言提出的消除数字鸿沟倡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UNDESA)、中国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发起,经国务院批准,开始举办的“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论坛的宗旨,是促进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为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消除“数字鸿沟”,加快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在2008年第七届亚太论坛年会上,鉴于论坛的规模已拓展至全球范围,经过主办单位会议讨论决定2010年的亚太论坛更名为“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迄今,亚太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共有来自105个国家、180多个城市、累计超过4700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二)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上海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加以推进。经过“九五”的基础先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五”的重点突破——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以来通过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围绕“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主线,全面推进信息通信设施、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环境的协调发展。上海信息产业规模从2000年不到1000亿元增长到目前近8000亿元,增加值从2005年的1097.91亿元提高到2009年1632.39亿元,增长了48.7%,年均增长10.4%。目前,“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信息化整体水平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参照国际电信联盟(ITU)评估指标上海在家庭电脑拥有量、家庭电脑接入互联网比例、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出口带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固定宽带用户普及率等,已全面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正在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经多年建设,上海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国际通信能力实现跨越式增长,省际通信能力继续保持国内领先。目前累计建成6条海光缆及7条陆光缆,系统总容量达到2.56Tbps。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五年增长10倍,从“十五”期末30G提升2010年300G,海光缆国际通信容量占全国的50%以上,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国际通信出口。城域网络持续扩容,城域网出口在国内率先达到TB级。光纤宽带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现规模部署,移动通信从2G迈入3G商用阶段,WLAN无线热点累计超过5000个,基本形成的“无线城市”框架。以光纤宽带接入技术为标志的“城市光纤网”2009年启动,今年年底预计将突破200万户。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在试点基础上快速推进,成为全国首个示范城市。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从“十五”期末的45.2%上升到68%,超过一半家庭接入宽带。提前完成“村村通宽带”和“村村通有线”工程。到2009年底,全市IPTV用户超过100万户;CMMB在上海率先商用,中心城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下一代网络、IPv6、LTE、智能传感网络等新技术加快应用部署。

功能服务设施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上海超级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系统总计算能力从“十五”期末11万亿次/秒提高到230万亿次/秒,主机资源能力和服务能力保持全国领先,服务范围覆盖27个省市,主机平均使用率80%左右。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和外包呼叫中心进入规模发展期,到2009年底,IDC机架总数突破1.2万个,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云存储、云计算等新型服务模式。

集约化建设模式深入推进,已从信息管线拓展至通信机房、移动基站;世博园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沪崇苏越江工程、大型保障性住宅基地等一批市级重大工程和重要基地的通信配套规划与建设得到有序推进。

经多年建设,上海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明显提高。大力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设形成了由市公务网、政务外网、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构成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框架。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并投入应用,为政府的信息共享、辅助决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加快推进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审批流程的优化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大力推进经济领域信息化。围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发展以金融咨询平台、电子支付等为重点的金融信息服务业,涌现出一批知名金融资讯服务商和电子支付企业。2009年基于网上支付的主要企业第三方交易额达到3000亿元。全市银行卡联网商户、累计突破8万家,联网POS数量是2002年的15倍;银行卡刷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剔除大宗交易)从2002年不到5%上升到目前的57%。围绕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上海电子口岸平台覆盖海港、空港和各出口加工区,贯穿交易、监管、物流、支付等环节,2009年电子单证传输量、税费电子支付比2005年分别提高86%和123%,推进信息服务外包发展,改善。围绕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大力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和服务环境,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05年1623亿元增长到2009年3315亿元,增长1倍以上,其中B2B交易额占90%以上;占到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的10%以上。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领域信息化。按照“精细化、协同化、智能化”的方向,打造“三大平台”。即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实施对城区“万米网格单元”内的部件和事件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综合管理,形成了一体化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并不断向基层一线和专业领域延伸;交通综合信息平台,通过采集城市道路交通流量信息和可变信息板、网站、电视等多渠道发布平台,为出行者提供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城市应急联动平台,涵盖社会公共安全、金融经济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城市建设和生产安全、防灾抗灾减灾等领域,实现突发事件处置“统一接警、分类处警、社会联动”,有效提高政府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置效率。大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以市政府实事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基于社会保障卡的 “一卡办事”,基于“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的“一网办事”,基于政府服务热线114平台的“一线办事”,基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 “一门办事”,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按照“城乡一体、普遍惠民、聚焦重点、办好实事”的原则,把教育、卫生、文化领域信息化建设重心向郊区倾斜,通过“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实事项目,将多媒体教学网络终端覆盖到400所农村中小学。通过郊区县行政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覆盖1000多所村卫生室。通过东方社区信息苑,建成349家社区信息苑和1669家农村信息苑。大力推动信息化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推广。提高信息化的普惠性,缩小 “数字差距”。通过“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普及工程,从2008年开始针对农村地区居民,开展信息化知识宣传普及和“两会两能”应用技能培训,截至2010年8月,已累计完成培训7.4万人,宣传普及66.3万人。通过信息沟通无障碍工作,2006年、2008年相继实施了“为听力、言语障碍者和为视力障碍者提供信息沟通服务”的实事项目。特别是2008年启动的网站无障碍改造工作,方便盲人和视力障碍者浏览网页获取信息和服务。“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残联网站等在世博会开幕前完成的改造任务,“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也是全国省级政府网站中第一个进行无障碍全网改造的网站;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也增设了网页浏览辅助工具条,方便视力障碍人士参与世博、共享世博。推进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应用。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开通“网上世博会”,利用CDN(内容分发网络)、Web3D等技术,实现世博园区及展馆三维展示、网络体验、实时交流互动等功能;世博园区电子围栏主要应用无线传感网技术,实现无线通信及信息处理功能;RFID技术广泛应用于世博会门票、物流配送、展馆预约、电子车牌等多个领域,同时探索通过RFID实现手机门票和手机支付功能;LED技术在场馆展示、信息发布屏、表演场景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世博园区TD-LTE示范网覆盖整个园区,可实现语音、视频等多媒体通信演示;智能视频技术在客流引导、车载系留气球、视频监控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责编:liuyu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2010年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