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国企业IPO绕不过的“规范槛”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891

||2011-03-23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企业IPO(首次公开发行)无论从数量还是融资规模都吸引了全球范围的关注。然而,无论在国内还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中国公司的上市征程也并非一片坦途。在2010全年大概有343家企业通过两大发审委的审核,剩余62家企业被否,通过率不到85%;其中备受争议的创业板低于80%。在美国,股市对企业上市基本上可以说是来者不拒,但是除了少数例如新东方、新浪之类的知名企业,大部分闯关成功的中国企业都乏人问津,股票长期处于低估值状态,这一现象进而在2010年年末演变成为中国企业退市风潮。

由于历史或者机制的原因,国内的私营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企业治理结构不清晰、管理方法落后、企业战略不明确、财务管理不够系统、法律不规范以及生产流程的不透明化等等问题。虽然对与企业家来说,规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短期内的转型阵痛。然而,相较于上市带给企业的广阔发展前景,规范的成本可谓微不足道。

针对2010 年IPO被否的62家企业,曾有媒体就其被否原由做过五花八门的分析和排序。其实,尽管国家和行业的政策确实时时调整,但是归根结底,大部分企业都是由于自身经营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而上市失败的。以渤海轮渡股份为例,证监会对其财务数据的规范性提出质疑,认定公司不予过会;而福建腾新不予通过的原因之一则是由于公司没有建立完整的董事会治理制度,聘用了不符合条件的独立董事;上市失败的浙江康乐药业是因为公司的长期战略存在缺陷——募投项目的前景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这些闯关失败的企业,上市之前所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随着证监会的决议一起付之东流了。由此可见,规范化在企业上市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再谈谈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所遇到的困难。从前两年起,中国企业中形成了一股赴美上市的风潮。初始动机不难揣测:或因公司的法律架构;或因公司在国内达不到上市标准等等。总之,不少企业为了减免国内规范化的成本,选择了较宽松的美股上市。然而,上市后,不少公司才发现每走一步都艰难异常,稍有不慎都会遭到对冲基金、律师、投资者甚至媒体的群起猎杀,可谓步步惊心。作为中国“B2C”第一股的麦考林,上市不足3个月便遭遇连番变故。由于被卷入公司财务欺诈的集体诉讼,股价已下跌至少六成以上;绿诺科技则由于夸大营业额、虚报合同以及公司管理层贪污等问题直接从纳斯达克清退到粉单市场。诚然,麦考林的股价下跌和绿诺的退市,都受到机构看空和集体诉讼的影响。但是,在美国股市,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目前在美股市场上的中国概念股明星——新浪、网易还有中国人寿当年也都曾遭到过集体诉讼的风波。中国古语说过“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身资质优良,自然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事实上,上市没有捷径可走。寄希望利用法律或监管的不完善而侥幸过关的企业,最终会被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所抛弃,只有完善公司的经营才能让企业真正在资本市场获利。

转载请注明来源:福布斯:中国企业IPO绕不过的“规范槛”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