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之父大贺典雄:索尼总裁指挥家的人生谢幕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49

||2011-04-26

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阿尔玛维伯爵还是拥有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商人?对大贺典雄来说,这绝不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选择题。

他是慕尼黑音乐学院的歌剧科班毕业生,他被誉为CD之父,他成功将索尼公司带入20世纪的娱乐盛典……你很难捕捉到他的灵动、机敏与浪漫气息,他的一生都在勇于尝试“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2011年4月23日,大贺典雄永远离开了他的舞台,那个承载了他传奇一生的舞台。

大贺典雄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音乐大学,深受欧洲古典乐的影响,从小钟情于歌剧。初出茅庐的他曾写信向索尼公司抱怨卡带的音效问题,此后便深得索尼高层领导的赏识。年少轻狂时的这一举动不仅改变了大贺典雄的一生,更使索尼公司从单一制作电子产品的小公司成长为广泛涉足音乐、电影、游戏等多元发展的大企业。在今人看来,将索尼的成就归因于大贺典雄的广阔视野与敏锐洞察力并不为过。

早在加入索尼公司之前,大贺典雄便将自己的音乐激情付诸实践,他曾为索尼录制了东京艺术大学交响乐团的第一盘卡带,并在《德国安魂曲》中亲自担任男中音独唱。彼时的总裁盛田昭夫先生曾这样描述早期的大贺典雄:“他看上去思维活跃,对古典音乐总能侃侃而谈。他从不掩饰自己,能够就事论事很有魄力。”

1953年,在索尼公司的支持下,大贺典雄获得了前往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古典乐的机会。沉潜于浪漫派气息浓厚的德国小镇,亲临欧洲古典艺术的广博与深邃,使他“获得了从未有过的震撼”,通过其自传《指挥家与总裁》,我们可以了解23岁时的这段欧洲留学经历深深影响了大贺的人生理念,不仅从专业知识方面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加从心性胆识方面触发了大贺典雄的思考。

学成归国后的大贺典雄并不想加入索尼公司,相较于“上班族”他更倾心于“艺术家”的身份,但在总裁盛田昭夫再三努力与多方游说之下,29岁的大贺典雄正式成为索尼公司的一员,从此打开了他自己的大门,也打开了索尼公司的另一扇大门。

大贺典雄成为索尼公司的决策者之后,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高层次的专业素养,在大胆设计革新产品的同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影响世界娱乐业的风潮。在多方投以反对的呼声之下,1988~1989年仅两年的时间里,他独自接洽最终成功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和电影公司,把索尼这家日本电器企业推到了引领国际娱乐潮流的风口浪尖。

在他的领导下,索尼公司于1982年、1992年与1999年开创了CD、MD、SACD全新音频记录格式。他领衔属下团队成功研发采用数字音频格式,制造了20世纪后期影响人类文化行为的一次次娱乐革命。他全然不顾飞利浦公司对CD容量限制为60秒的意见,将德国指挥家富特文格勒执棒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长度74分42秒定为CD的最大容量的故事在业界广为流传。

晚年的大贺典雄深谙交响乐指挥之道,指挥过包括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圣彼得堡爱乐这样的世界一流名团,曾于2001年随东京爱乐乐团来华巡演,由于日程过于劳累体力不支昏倒在指挥台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CD之父大贺典雄:索尼总裁指挥家的人生谢幕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