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零售的爆发浅谈RFID应用与挑战

    |     2017年9月19日   |   2017年   |     评论已关闭   |    1338

前言

无人便利店解决方案是基于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技术,每件商品上面均贴有RFID标签,用于结账收款,此外还配备了监控系统、远程客的人工智能服务。无人便利店未来还将搭载人脸识别技术、动作识别防盗系统、动态货架、自动结算系统和智能商品识别等技术,将无人零售更推一层。

 

一、无人便利店集体爆发

继VR购物之后,中国实体零售业近期又迎来了一只“风口上的猪”。

在亚马逊Amazon Go无人线下超市推出半年以后,国内的无人便利店终于迎来了集体爆发期。

7月7日,阿里巴巴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推出阿里无人超市“淘咖啡”,轰动一时。在淘宝造物节现场,“淘咖啡”线下实体样板店占地约为200平方米,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可容纳用户50人以上。消费者首次进店需要打开“手机淘宝”,扫码获得电子入店码,同时签署数据使用、隐私保护声明、支付宝代扣协议等条款,再通过闸机,开始购物,此后不再需要使用手机。离店前,用户必须经过一道“结算门”:这是由两道门组成,当第一道门感应到用户的离店需求时,它会自动开启;几秒后,第二道门将开启,然后系统自动完成扣,并提醒用户-“支付宝共计扣款××元”。对于那些不诚信的消费者,如刻意掩藏商品或撕毁电子识别码,则被视为不良记录,并纳入征信系统。

与去年主打的VR购物一脉相承,“淘咖啡”同样承载了阿里巴巴对于未来科技的预判,并与新零售进行了结合。

无独有偶。7月3日,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并计划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无人便利店网点。据悉,缤果盒子无人值守便利店一直是大门紧锁的状态,消费者要入店购物得先注册登录APP后扫码进场,店内的所有摆设跟普通的便利店无差,且均为实物,每一款产品都有一个专属标签,结账时将商品放在商品识别区设备上便可算出总价,再用移动支付便可出店。值得注意的是,缤果盒子店门口还设置了防盗系统,若携带未结账的商品出店则会触发报警,公司就可通过人脸识别来进行追踪。

与此同时,另一家无人便利店F5未来商店近期也宣布获得创新工场3000万元融资,这是一家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来构建无人化场景的企业。F5无人商店不足20平方米,小商店里销售的商品种类跟普通的便利店无差。然而,该便利店没有一件实体商品,展示出来的全是商品图片;没有一台收银机,取而代之的是四台机器设备,分别是:一台快消品售货机,主要售卖瓶装、罐装饮料、饼干零食以及日用小商品等标准化的产品;一台现制鲜食商品出货机,消费者选择购买的鱼蛋、牛肉丸、车仔面等都在这台机器前等待制作出货;一台冲饮售货机,售卖咖啡、奶茶等热饮;以及一套自动餐桌清理设备。

耐人寻味的是,一直在批评电商的快消品龙头老大娃哈哈终于“逆转”,也来到无人零售领域上“插一脚”。

6月25日,娃哈哈与深兰科技签订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Go无人店的新闻令零售圈内沸腾了起来。而伊利也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内推广和深兰科技合作推出的无人便利微店。

资本青睐、巨头进军,一时间让无人零售的概念被推到风头浪尖之上。

 

二、无人便利店的类型与主要技术模式

从目前无人便利店的参与方类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以欧尚、大润发为首的传统零售,一类是以阿里、缤果盒子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还有一类则是家居品牌居然之家、快消公司娃哈哈为代表的跨界运营企业。它们共同点基本上采用RFID技术,每件商品上面均贴有RFID标签,用于结账收款,此外还配备了监控系统、远程客服。

总结而言,当前基于RFID技术的无人零售店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按使用流程来分主要分成:1、预识别(身份)模式;2、免识别(身份)模式;3、全开放模式。

1、预识别(身份)模式是指用户在打开智能商品柜或无人店大门时需先进行身份识别后方可进行商品购物的。如欧尚引入的无人店,首先需扫描二维码(身份认证)后方可进入,即属于一种典型的预识别(身份)应用,如不能完成识别,则消费者无法进行购物动作!(商品均配有RFID标签,并形成相应电子账单)

2、识别(身份)模式是指用户无需进行身份识别即可进行商品购物。一般此类无人店都会设有门禁系统,消费者通过物理开关可以直接进入店内,在消费者进入后,门禁自动锁死,消费者在购物完成且支付成功后,门禁方可重新开启。(商品均配有RFID标签,并形成相应电子账单)

3、全开放模式是指用户可自由出入店内,并可自由选择商品,商品带有RFID及二维码支付标签,消费者在选择商品并扫码完成支付后即可出店。但如未完成支付而出店时,门禁系统会自动检测并报警。全开放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解决多点购物结算问题,同时门店改造相对可控。该模式如加以配备少量服务人员并结合前两种模式的应用设备组合的话,则特别适合便利店、超市形成有人、无人结合应用的新模式。

在技术驱动的年代,资本、企业争相选择进入过往毫不起眼的便利店,并将之改造成科技型的无人零售,意味着其将是创业风口、行业风向标,前景巨大。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了1300亿元。当前国内至少有560万家杂货铺、便利店,这560万杂货铺一年的销售额差不多10万亿,无疑是个巨大而杂乱又需规范的市场。若未来无人零售就只占杂货铺、便利店的10%就好,也有1万亿元,其市场规模也是相当可观的。

 

三、看上去很美,现阶段问题很多

落地上海的缤果盒子曾对媒体表示,成本相比普通便利店要少80%以上。按其说法,一个15平方米的盒子,可售卖的产品数量和40平方米传统便利店相当,但前者的造价(10万)约为后者的四分之一。

北京物网科技公司负责人谈到,其研发的全封闭式24爱购无人便利店机器,最多可放置400到500SKU(库存量单位),七八千件库存,相当于三四十平方米传统便利店的存量,也是大大降低了成本。

无人零售的数字看上去很美,但现实的情况往往不能简单以节省部分人工费或房租来核算。安全性带来的成本,是市场对半开放/全开放式无人便利店的首要担忧。现阶段运行中的无人便利店主要采用RFID标签技术和二维码识别。

据商务部官网此前消息,2015年,北京全时便利店和杭州华润万家Vango便利店曾各选择一家门店试运营无人便利店,当天总共卖出了1.67万元的商品,收到顾客的自助付款大约是1.37万元,相差3000元。据调查,有些无人便利店在出门时只要撕掉商品上的RFID标签就可以逃避结算;在北京一家试运行的智能便利店内,甚至无需遮挡或撕毁标签便可直接出门。目前的视频监控、联网报警等技术也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行为。

无人便利店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客户拿货后自助结账,从而替代收银员的工作。但营销、补货、整理货架、清洁等工作仍然需要人工操作,也就是说,无人商店并不是完全取代人工,只是部分降低了人力成本。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在部分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无人商店还增加了其他成本:1、开店投入成本,包括后台支持技术研发和部署成本、为技术升级而购置的硬件设备和特别装修;2、实现无人销售的成本,包括RFID芯片硬件成本和贴在商品上的人力成本。

综上,无人便利店具有低成本的说法,很可能过于乐观和简单,甚至有些自说自话。

 

四、C端用户体验和B端商家成本的差异

就C端体验来说,国内不少无人便利店目前的问题是购物步骤比有人店还多。比如用户需要下载APP、扫码才能进店,取好商品后,还需要自己去结账台结账,使用APP或扫码结账。以用户到星巴克购买咖啡为例,只需“下单,付钱,取咖啡”三步即可完成,而在某些无人咖啡店反而需要更多步骤,实际上是给用户增加了诸多麻烦。

对于B端来说,后台要为每间商品贴RFID标签,还可能需要有人24小时盯着视频监视是否有人偷盗,如果需要用户扫码支付,意味着商家需要做推广,吸引用户安装其APP,获客成本和维持粘度成本都是B端长期的问题。这样算下来,这种无人便利店并不能节省成本,很可能还会增加成本。

“类似互联网扫码开门,RFID射频标签,扫码结算等方案或混合方案都不是智能零售”,深兰科技CEO陈海波认为:“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零售升级人工智能应该担当重任,真正的智能零售首先要做让用户购物步骤更节简,无人店要比有人店购物步骤更少,客户方便才愿意去,否则都是徒劳。”

他还表示:“要真正走向新零售,绝不是依靠现在的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扫码方案,或者‘线上、线下融合+物流’的方案,最终是要真正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零售的无人化、智能化和信用化。”

 

五、对无人超市的几点建议

目前,在无人超市中消费者结算时需要用计算器自己计算消费金额,然后再用支付宝或现金支付。现金箱需要自己投钱和自主找零,而当顾客扫描二维码支付时,跳出的页面没有付款金额,需要自行输入。无人超市要落地和推广还需要配备自助扫码和结算机器,消费者把购买的商品放在机器上扫码之后即可出总额和小票,然后用支付宝或现金结算,不需要自己用计算器计算金额,在实际操作中更简单方便,更便于普及。或是在每个商品的货架上配备电子价签,消费者通过商家的手机APP或微信商场即可扫码购买并在线支付,更简便易行。

此外,通过和超市的CRM系统打通,实行会员实名制和个人信誉登记、记录制度。通过现场摄像监控、个人信用卡和支付宝账号可以追踪消费记录,每日盘点之后即可发现某个人少付钱,并记录到他的信用记录中,对其贷款买房等信用行为进行限制,限制其在就业、福利等各种机会中的机会,使全社会都对信誉低下的人有一个法律上和道德上的监督。这样无人超市才有推广的保障。

目前,无人便利店总体而言尚处于试验阶段,有很多想象的空间,但要谨防出现“虚火”,便利店终归是零售生意,供应链的设计和管理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现阶段技术发展尚不完善的情形下,“人工服务+自助服务”或是比较务实的做法之一。

商业逻辑不能背离人性,否则可能就是一场炒作价值大于实际意义的试验。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17年9月刊;本文作者吴勇毅,作者为厦门智者恒通管理顾问机构总监。

转载请注明来源:从无人零售的爆发浅谈RFID应用与挑战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