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责任看服务创新

    |     2015年7月12日   |   2006年   |     评论已关闭   |    1238

客户世界|袁静|2006-07-17

最近看了一本小册子《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其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作者到一家普通的快餐厅进餐,向侍者要一种饮料,但这家餐厅并不提供。作者多少有些遗憾,但并未放在心上。然而过了几分钟,当作者正在用餐时,这位侍者却拿来了一份这样的饮料,笑容可掬的放在了他的面前。作者深感惊讶道:“你是从哪里找到的?”“就在店外的便利店里,先生。” 侍者回答道。“可是,你的工作不允许你外出啊?”作者再一次提出了疑问。这时侍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我请值班经理帮我买的。”听及此,大家是不是感觉太棒了!当一位员工向经理提出帮助请求:“经理,您能为我帮一位客人买一份这样的饮料吗?”大家能否想到员工在做什么?是的,这就是一种服务创新,来源于一种与企业共命运的个人责任感。而我们的经理也非常出色,试想一下,他的回答如果是:“告诉他店里没有,建议他喝其它的吧,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带给客人的惊喜与感动就会不存在了,不是吗?由此可见,创新动力的本身来源于个人责任。

回想一下我的工作,其实像这样例子也很多。记得几年前,我们的一位员工就是因为接听到一位老者的来电,称晚报印刷的字太小,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买个花镜都不知要去哪里,希望我们能把报纸上的字印的大些。我们可爱的员工下班后自己付钱买了花镜送到了老者家里,感动得人家泪流满面。其实个人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工作主动性的体现,它表现在遇到问题与困难,不是在问上级“你要我怎么做?”而是先问自己“我要怎么做?”把对一个问题换一种思路去解决,这就是创新。同理,对于服务本身也是如此。在大家为创新而头痛的时候,有多少人回想过自己之前用过的点子?又有多少人总结过前人服务过程中的得失呢?依据这样的思路,服务创新可由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1、知已知彼。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流程与我们服务对象的流程,在原有的配方上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例如,某客户服务部每年在五、六月份都会致电空调使用者的家中,提醒客户提前运转一下空调,看是否有问题,并欢迎随时致电客户中心。这样的服务举措,如果在数年前客户会感到惊喜,但在今天,客户已从不以为然了。对于这种鸡肋般的服务创新,我们还要不要再继续下去?要加些什么新鲜元素到里面呢?假若你在打这个电话之前,了解服务的流程,进行了客户细分工作,那么这个电话会不会更有针对性呢?“您好,您的空调已经使用7年了,并且从未报查过,本月我们会有一个免费的查修活动,不知您是否愿意参加?”从这个电话的问法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2、有问题,理所当然要解决问题,那么没有问题怎么办?要创造问题同时更要理所当然地解决。假若你的电话得到了客户的回应,客户参加了公司的免费查修活动,无疑,我们制造了让客户自主、自愿接受我们服务与新产品知识的机会,针对一位老客户、满意客户,接下来你又要怎么做?

3、找个理由替换、弱化客户的功能,实现舍我其谁?要知道我们的同行有多么聪明,市场竞争又有多么激烈,满意的客户不一定会是你的忠诚客户,当一位使用你产品7年的客户,通过你的努力与你再次结缘时,难道你要放他走吗?让他有时间去看清楚市场上还有什么同类的产品与服务?让他有机会了解那么多产品后再重新选择?重新去使用一个功能与你类似的全新品牌吗?答案一定是“NO”,那么我们要怎么做?

知已知彼——创造问题——舍我其谁,把它运用到公司的客户价值链上,使之成为重要的一环。创造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充满个人责任感的思路与流程。

谈及此,不知各位读者有什么感受?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不是你就是我或是他(她),也许今天我是你的客,而到了明天你就是我的、他的(她的)客,当我们又要创新的时候,不妨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也许就会有惊喜出现。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06年6月刊,作者为天津今晚报公众服务中心培训部经理。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从个人责任看服务创新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