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视角看客户中心质量管理

    |     2016年12月19日   |   2016年   |     评论已关闭   |    2001

在品牌、质量、价格日趋同质化的竞争背景下,客户服务成为吸引客户、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环节,而服务水平的高低取决质量管理的水平。本文中,笔者结合个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些思路。

首先,我们来看客服中心真实的质量管理场景通常是怎样的?这里我想借用360度管理的思想与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一、从上看:质量管理理论相对薄弱

理论是思考的成果,是实践的精髓,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指导,有助于规避工作中的盲目性。而客服中心的质量管理场景中普遍缺乏完整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即便实际工作开展中有理论参照,也多未体系化、制度化、普遍化。360度视角看客户中心质量管理

二、从下看:员工执行情况与质量管理初衷仍存在错位

或许质量管理团队立足客户问题解决,精心制定了一些措施,但我们来看员工执行的效果究竟如何:是否熟悉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工作?是否知晓新业务并按照口径进行解释?是否能在知识库中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是否认同质检标准并提供标准服务?是否理解指标健康度并确保数据真实?是否因个人原因导致客户投诉?

几个问号下来,我们有几个肯定的答案?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信息传达者是否能够利用专业知识破译所得到的信息?译出的信息是正确实用并且容易让员工吸收的吗?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快捷高效的吗?员工对信息的解译是灵活准确的吗?员工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传达人那里了吗?信息从传递到接收再到传递实现良好的闭环了吗?这些,都是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与员工进行强连接、紧耦合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前预防、及时纠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确保质量管理目标的达成。

360度视角看客户中心质量管理
三、从左右看:质量管理工作协同力度仍显不足

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就好比铁链:环环相扣,唇亡齿寒,孤掌难鸣。客服中心实际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协同力度仍显不足。

先看我们的流程业务口径:是否能够解决客户问题?是否能够便于员工使用?员工有什么意见?是否存在投诉隐患?是否产生过历史投诉?我们应该如何改进?流程业务口径实际运作中往往囿于历史经验,需要进行反思和变革。

再看我们的质量监控过程:员工的执行与原流程口径存在哪些偏差?员工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偏差?我该怎样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流程管理人员和员工?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处理?质量监控过程有时会通过记录表、公告便签等形式落地,无法有效保证监控过程的闭环,达不到质量监控的真正目的。

然后看我们的投诉管理:客户为什么投诉?员工是否有责任?员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是否和流程业务口径的制定、宣贯有关系?是否和质检导向有关系?我该怎样反馈我发现的这些问题?怎么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投诉管理更多侧重于事后的处理,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拦截、事后的自省等环节还有欠缺。

最后看质量和效率的关系:质量指标和效率指标是否此消彼长?质量、效率、员工、管理四方面如何动态平衡?这牵扯到不同职责团队的协作,需要共同分析探讨,避免此消彼长的不良状态,确保整体管理的健康度。

以上诸多问号,我们能够回答出来的有几个?

第二部分,让我们结合客服中心实际,来对症下药。

一、谋定而后动,明确质量管理的方向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质量管理工作也需要审时度势。互联网时代,客户对服务的要求更加多元,更加注重服务体验,对服务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质量管理也应该相机而动,以客户需求为风向标,大胆尝试互联网新元素,通过多渠道智能化的服务模式,向客户输出私人订制式的个性化服务,以此体现质量管理的价值。

二、用理论推动实践,建立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

“理有疑误而成过”,足可见理论的重要性。对质量管理各工作环节开展地毯式筛查,寻找、比对,确立对各环节的指导理论,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确保各项质量工作开展有据可依,行之有效。

我们来看引入SMART原则后,降低客户投诉率的实现过程:

S——Specific(明确性),即目标设定要具体。例如将客户投诉率设定为由过去的5%降至3%;

M——Measurable(衡量性),即目标可以用数据进行衡量。客户投诉率等于或小于3%,则目标达成,高于3%,则目标未达成;

A——Attainable(可实现性),即目标可以实现,要注意吸纳员工参与目标制定,从实际情况出发,确保工作内容饱满,目标的实现需要付出努力,且付出一定的努力后目标可以达成。

R——Relevant(相关性),即目标设定与岗位职责相关联。为确保目标实现,进行职责分工,制定如客户投诉处理技巧培训、投诉处理沟通会等关联措施,促成目标实现。

T——Time-bound(时限性),即目标设定要有时间限制。例如定于2016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该目标,而不是尽快完成这样的模糊时限。

也就是说,在实际开展一项工作之前,已经有一套理论可以指引你抵达工作目标,让你少走弯路。当然,理论也要与实践相结合,视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我们正视理论的力量,也反对偏离实际的一刀切和盲从行为。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检验理论有效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质量管理者要深入实践,亲自应用理论,用实践检验理论的实用性,对员工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开展数据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快速锁定问题点,研讨解决措施,确保理论的针对性,探索践行理论的最佳方法,真正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学习质量管理先进经验

“能读千赋别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建立常态化质量管理学习机制,打造一支学习型的质量管理团队,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优秀做法,学以致用,强化自身质量管理本领。

五、合理运用绩效考核导向,强化员工执行力

绩效考核对员工的引导作用毋庸置疑,质量管理工作可以通过绩效目标的设定,改善员工执行力的薄弱环节,培养员工行为习惯,达成质量管理效果。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绩效考核要注重标准的一致性,当标准因工作需要而发生改变,要强化过渡期的员工引导工作。

六、降本增效,提升质量管理各环节工作协同效果

一是树立预防观念,做好事前准备,加强过程监控,将客户投诉抱怨降至最低,降低返工率,确保质量管理效果;二是树立客户观念和持续改进观念,时刻将客户诉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反复推敲各项质量管理举措,提前消灭投诉隐患,按照PDCA原则,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工作效度。

七、让员工参与管理,培养质量管理人才

建立“你来我往”的员工参与制度,鼓励员工献计献策。“你来”:是通过员工交流会、合理化建议征集等形式,采集员工对质量管理的的意见;“我往”:一是管理人员到现场去,面向员工解读质量管理的目标,告知员工质量管理的具体做法;二是选定标杆员工,塑造员工生产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标杆现身说法,现场为员工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模板,将质量管理情景化、形象化,最终落脚到员工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践行中去,强化人才培养,提升质量管理效果。

八、完善制度,适度服务

客户服务绝不可能是无限的。“事者,生于虑,成于务”我们要查找当前服务的薄弱环节,分析客户投诉热点,锁定产品、服务的投诉重灾区,汇总投诉原因,完善制度,用法律和行业规范武装自己,提供适度服务,保证企业及用户正常权益。

九、鼓励创新,打造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模式

紧跟时代及行业发展趋势,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借鉴先进思想,推行管理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质量管理中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进行专利研发,提高“模仿门槛”,打造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模式。360度视角看客户中心质量管理

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大众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日新月异,客户对服务的高效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媒体对信息的广泛传播,强化了客户的话语权。瞬息万变的行业环境、愈发挑剔的客户、激励的竞争,无不倒逼企业思考生存发展之道。

如此形势之下,我们既有危机感、紧迫感,又有责任感、使命感。但我们始终有理由相信:当我们专注起来,客服质量管理,似乎也算不得一件特别难的事!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16年11月刊文章;原文作者李红飞,本文作者单位为中移在线山东分公司。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度视角看客户中心质量管理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