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的精细化就是创新

    |     2015年7月12日   |   2006年   |     评论已关闭   |    1686

客户世界|宋紫珉|2006-07-26

前些天,我在现场巡视的时候听到我们的一位热线工程师和用户的通话:

工程师:你说的这个问题不是系统上的技术问题,是流程上的问题,需要人事部的人帮你解决。
用户:……(用户说什么我听不到)
工程师:对,所以我们这边可能帮不了你。你可以找一下人事部的XXX
用户:……
工程师:对,或者XXX也可以。您稍等一下,我看看他们在不在 (公司内部有自己的即时通信软件,类似msn,可以看到每个人是否在座位),他现在不在座位,稍后您打他的分机吧,他的分机是……
……

作为公司内部的IT技术支持,我知道这个工程师所做的已经超出了公司对他的要求。我们没有要求他具体告知用户应该找人事部的谁以及他的分机,并帮用户查看他是否在座位。但我能肯定对方一定是非常满意的,即使他的问题此时还没有得到解决。

后来我在思考,对这个工程师来说,他所做的是超越了职责范围亦或服务精细化措施。我的态度是赞许的,因为他贯彻了首问负责的服务准则。

从事服务行业,尤其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下,公司和老板都要求要服务创新,他们时常在问:还有什么是别人有我们没有的?还有什么是我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因为大家都清晰地知道: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不力图创新,生存的空间就会变得相对更小,何谈发展?但市场毕竟是市场,尤其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想要自己闷头想出一个别人从未想到的主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服务方面的创新变得非常困难。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借助于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访谈等形式去问客户:你们还想要什么?我们还可以如何改进?虽说这个“万金油”无论是理解起来,还是实际中使用起来,都还挺管用。不过做过销售的人可能就会有这样的体会,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客户有时也不知道他想要什么!

服务创新真的就这样无法突破了?!我发现我们的服务管理者在服务体系建立方面开始了自己的“创新”——追求功能全、覆盖面广、服务时间无间断。没有800的急于统一客服号码;没有上门服务的急于开辟上门服务;没有定期回访的急于筹建外呼;没有全国服务的开始想着拓展地域覆盖……当然,这样做法其本意是为了向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其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我们不断填补空白时,我们是否也需要静下心来反问自己:对于已经具备的和正在开展的,我们利用得如何?是否会舍本逐末?

笔者在反思中深刻地意识到:服务创新未必一定要新增项目、开辟渠道。精心梳理现有的服务就往往能找到很多未占领的空间;这样的工作往往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并更容易获得成绩。对已有服务的精耕细作其实是竞争对手很难模仿的,是难得的服务创新。

对服务精耕细作,是一个说易行难的问题,重在意识和管理手段的强化。如果仅试图靠绩效、奖惩等措施加以推行,结果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员工和领导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建立精细服务的意识,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管理者要在各种场合表现对此的重视和鼓励,并且肯定员工在此做出的努力和成绩。我认为这是简单有效的方法,管理者要在这方面扮演一个宣传家,鼓动家,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不要扮演一个说教家,批判家和监工。

管理手段往往因时、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搬出一二三四通吃。但有几方面我认为是必须的:一是流程必须建立,而且要全面。管理人员必须对服务流程有全面、详细的了解;二是必须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和考量机制,对于不可衡量的结果我们很难说到底是改进了没有;三是机制,对于通过衡量得出的目标和现状的差距,要建立机制来分析和弥合。

对前面提到的工程师的出色表现,我打算做的是:
1、在一定范围内分析流程,在目前用户问题没有解决的出口当中,有哪些是还可以精耕的;
2、在下次的会议上肯定这一做法,并准备应答来自其他工程师的疑问;
3、替换一个用户调查的问题,收集目前和将来在问题未解决时的客户反馈
4、建立机制来定期分析上面的数据并采取应对处理措施
我相信通过这个机制我们会有新的做法出现,由精而新,来获取客户的心。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06年6月刊,作者为ABB (中国) 有限公司服务部经理。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服务的精细化就是创新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