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行动启示录2011——蝴蝶效应

    |     2015年7月13日   |   2011年   |     评论已关闭   |    1015

客户世界|王利杰|2011-04-01

2011年,注定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井喷的一年,这不是作者胡吹,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所致,不喷不行!

天时:

从2007年算来,2011年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前面4年的铺垫为随之而来的井喷做足了准备,技术的准备、用户的准备、资金的准备、产业链的准备。这里挑几个重点的说:1)移动云计算平台及技术、2)移动传感器技术<物联网范畴>、3)智能手机平台、4)移动应用商城、5)移动社交平台、6)触摸及语音等人机交互技术、7)移动支付平台、8)移动IP网络通信技术、9)增强现实技术及平台…等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储备,它们将在这个十年大方光芒,而2011年就是井喷的拐点!

地利:

桌面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并不领先,但是也并未落下,基本上和美国一前一后紧相随;虽然我们的创新变革能力不及硅谷,但是山寨(此处用作褒义词)复制能力全球第一,这种能力锻炼了整个产业、培育了大批用户、积累了巨额财富;凭借这些积累,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第一的移动互联网消费市场!

人和:

移动互联网井喷需要几类人的贡献,今天,他们都准备好了:1)用户:一年比一年更给力;2)资本:一年比一年更疯狂;3)运营商:江湖大佬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不得以放下身段礼贤下士/草根;4)手机品牌商:同质化严重到空前的程度,从渠道竞争走向整合能力的竞争,积极笼络草根创业者;5)互联网巨头:开始臃肿,疲于不停的抄袭以及微创新,再无革命性产品的问世,被迫开放平台拥抱草根创新;6)草根创业者:一年比一年更风光!今天都没有人能预料明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对整个产业做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然后结合自己熟悉的细分领域确定今后的行动方向。或者,对于那些草根创业者来说,就是“找个细分领域投下自己的赌注”!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我们分析几个重要的技术趋势和平台的发展演进;接着,我们分析一下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战略布局和动作;最后,结合前面的分析,给大家一些创业方向的参考。

第一部分:技术趋势

一、无线连接

Bluetooth技术不足为奇了,基于Bluetooth的配件和应用也不计其数。但可以预料的是iPhone5以及新一代的Android,WindowsPhone 7等高端智能手机都会把NFC增加为标配技术/芯片,这也是本文要提出的“第一个”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的技术趋势:首先:NFC芯片及技术标准提供商会直接受益,其次:第三方支付平台会获益,接着:基于NFC的会员卡、代金券、折扣券等服务繁荣,最后:基于NFC的移动应用服务涌现。

二、智能终端

2011年的智能终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同质化严重(或者说Android化严重)”,而除了Android和iPhone之外的智能终端发展愈加不被看好。这就引出本文要提出的“第二个”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的技术趋势:首先:是硬件厂商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其次:是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的相对统一,接着:是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传承,最后:Android平台成功渗透到更多领域。

三、社交服务

在互联网领域一直有“赢家通吃”的说法,每个细分领域只有老大没有老二;在社交网络(SNS)领域,这个说法被更加“发扬光大”,社交网络的“关系聚集效应”导致用户只愿意去朋友们都去的网站,这就是Facebook,QQ等当今SNS巨头的先发优势!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认为手机通讯录是用户天然的“关系网”,可以借此发展出一个新的SNS网站,取缔现有的SNS。这个想法让Facebook和QQ等社交网络巨头又惊又喜;惊的是担心别人抢占了先机,喜的是如果自己借助已有的优势拔得头筹,那么未来的围墙将更加坚固!

这就引出本文要提出的“第三个”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的技术趋势:首先:如果智能手机成为你生活、娱乐和工作的重要伙伴,那么今天的Facebook手机应用是让你把Facebook带入你的生活,明天的Facebook移动平台是让你把生活彻底带入Facebook。其次:设想一下集成了这个“移动平台”的Android手机有什么特别之处。接着:手机生产商大量Android手机商开始部署加载Facebook的“移动平台”,开发基于Android底层平台和Facebook移动平台的Pad产品。最后:Facebook“移动平台”带给手机应用的变革会有哪些呢?

四、网络通信

传统的移动通信网是为语音通信设计的,短信通信所占用的信令网也是为保障语音通信设计的,所以说短信通信是语音通信网的副产品!目前的GPRS,EDGE甚至3G都是在原先的移动通信网升级改造而来,由于设计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并不是最优的数据网!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IP网络的语音通信以及视频通信质量已经可以和传统的语音通信网相媲美,所以,可以说未来的移动通信将会是“纯IP”的!

这就引出本文要提出的“第四个”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的技术趋势:首先:语音和短信通信的费用将不再单独存在,人人开通数据套餐。其次:通信方式和交互模式将会与社交网络进一步深入结合。然后:通信内容的记录、分享以及管理也将与社交网络深度整合。接着: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通信 & 视频/语音/图文通信等实现纵横矩阵式融合。最后:通信基础功能细分&模块化并开放API供第三方移动应用调用。

五、云计算

其实我们已经被云计算服务包围了,消费者接触最多的是SaaS的软件服务。本文要提出的“第五个”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的技术趋势就是:首先: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应用服务会促使消费者开通更大流量包的数据套餐。其次:强大的云计算应用在各个领域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成为生活必需品。接着:各种云计算移动应用和社交网络开放平台的深层次整合。最后:基于HTML5的Web app一统江湖,各种原生语言的客户端应用逐渐更新到HTML5。

六、人机交互

从鼠标成为苹果电脑的标配的到iPhone的电容屏的引入,苹果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将最具创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商用,给我们带来革命性的交互体验!那么,接下来会被广泛商用的人机交互技术会是什么呢?是语音交互?还是有真实触感的触摸屏交互?我想这两种技术都很重要,而且语音交互技术已经在智能手机实现商用并逐步完善中;而真实触感触摸屏还有很多变数,所以提出的“第六个”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的技术趋势就是:首先:相关核心技术拥有方可以直接获益,比如:微软。其次:各种智能手机和Pad类产品都“坚定”尽可能大屏幕的设计路线。接着:针对盲人的各类应用,内容和游戏不断涌现;车载多媒体屏幕也采用该技术。最后:各种移动应用交互将会更加“逼真”,更加“酷”。

七、物联网

当我们聚焦到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将会被植入到智能手机中,广义上来讲,这些传感器有已经普及的:陀螺仪、加速计、数字罗盘、光线感应器、距离感应器、GPS定位、NFC近场通信、温度传感器、指纹识别、语音识别…以及尚未商用的视网膜识别器、心电传感器、脉搏传感器、有害气体传感器等等…本文提出的“第七个”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的技术趋势就是:首先:各类传感器的技术提供商及芯片提供商会广泛受益。其次:基于各类传感器的各种应用服务将会大受欢迎,取得成功。接着:基于各类传感器的各种应用服务的海量数据挖掘的价值凸显。最后:老人手机/儿童手机/盲人手机/病人手机等细分移动终端将繁荣。

八、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酝酿了这么多年也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或者服务商;移动支付简单分为:远程支付、现场支付。远程支付与PC互联网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在手机上通过账号密码模式完成付款。这种模式结合手机的“传感器”模块,可能会逐步增加指纹识别或者视网膜识别的方式以便免去输入帐号密码的繁琐;而现场支付才是广大第三方支付商希望进入的巨大市场!

本文要提出的“第八个”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的技术趋势就是:首先: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会吸引巨大的“用户小额存款”便于消费。其次:Paypal很可能会向用户提供“透支”服务,发展为“信用卡2.0”。接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领域得到延伸:充值、借贷、捐款、送礼…最后:第三方支付平台价值提升,很多以获得用户和技术为目的的并购发生。

九、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是能够将手机全部潜力发挥出来的一项综合技术,而接入高速无线网络的智能手机仿佛天生就是“增强现实”技术的最佳载体!我预言AR技术很快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放异彩,而作为一项基础平台,AR的光芒需要无数款基于AR技术的应用来实现!

现在抛出本文的“第九个”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的技术趋势:首先:AR的普及会进一步促使更多传感器在手机上成为标配。其次:AR的普及会进一步促进移动应用向云计算的方向演进。接着:大量的移动应用会AR化,新的AR杀手级应用也将涌现。

第二部分:战略布局

一、芯片商

芯片商在产业链的顶端,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同芯片商之间的质量性能差异正在逐步缩小,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直接面对的交互界面也不是芯片,所以手机厂商选择何种芯片出货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此芯片商产业地位正在受到严重挑战!

我的看法是:1)推出基于Android结合自己芯片的整体解决方案,整合尽可能多技术门槛较高的模块;2)在Sensor领域加大研发或并购力度,为解决方案添加更多的传感器能力供厂商选择;3)寻找与社交服务平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系统底层做深入整合并释放更多的API能力;4)加大“云计算”投入,核心功能模块“云计算化”,给技术能力差的厂商多一个选择;5)加大人机交互能力的投入,甚至要在相关软硬件技术领域做一些并购或者投资;6)是否要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OS面向厂商推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平台?——另当别论;7)向手机以外的嵌入式领域延伸:车载、电视、平板以及医疗、警务等行业应用终端;8)加大投入和力度与互联网内容和应用巨头以及第三方应用/内容/游戏开发商合作。

二、平台商

过去没有单独的平台商,只有芯片商直接面对厂商。而现在有了Android平台、Meego平台、Windows Phone 7平台、Symbian平台、Brew MP平台等可供厂商选择的开放平台(开放非开源);以及iOS,Palm OS,Blackberry OS等某些厂商独有的平台。对于那些需要厂商选择使用的“开放”平台来说,获取最大的产业拥趸至关重要。

我的看法是:1)保证自己平台与不同芯片平台的兼容性(通用性)、稳定性和功耗管理问题;2)降低应用开发平台的学习门槛,提高应用开发效率,解决好版本分裂问题;3)寻找与某个芯片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集成以求获得最佳运转性能;4)寻找与某个手机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合作以求在市场上起到示范作用;5)寻找与社交服务平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底层做深入整合并释放更多的API能力;6)加大“云计算”投入,核心功能模块“云计算化”,甚至自己要运营部分核心功能/产品;7)加大人机交互能力的创新和投入,甚至要在相关软件技术领域做一些并购或者投资;8)向手机以外的移动终端领域延伸:车载、电视、平板以及医疗、警务等行业应用终端;9)加大投入和力度与互联网内容和应用巨头以及第三方应用/内容/游戏开发商合作。

三、手机商

随着Android的广泛普及,手机品牌商的智能手机竞争也愈加同质化。而在低端手机领域吃尽低价竞争苦头的手机商绝不会在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重蹈覆辙,自取灭亡,这个时候如何有效地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的战略布局就至关重要。

我的看法是:1)首先会积极拥抱Android平台,且尽可能保证其原生的系统交互和体验,笼络谷歌粉丝;2)除了Android以外的平台,也会根据品牌定位适当跟进一到两个,比如WP7,Brew MP;3)寻找与社交服务平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底层做深入整合并释放更多的API能力;4)在Sensor领域加大研发或并购力度,基于不同的传感器提供相应的API接口给第三方;5)加大“云计算”投入,核心功能模块“云计算化”,甚至自己要运营部分核心功能/产品;6)针对不同的细分人群推出针对性的手机,在软件和硬件配置上都有强大的针对性;7)商业模式逐步向“应用服务费”、“移动广告”以及“意见领袖营销”等方向筹备和转移;8)重金打造品牌形象,学习苹果在重要城市建立旗舰店展示品牌和各类业务,服务用户;9)建立与品牌形象相符合的一系列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参考招行白金卡和全球通VIP。

四、运营商

运营商一向是整个产业的核心,扮演着“江湖大佬”的角色,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不过,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一方面电信体制改革和重组带来的三家全网全业务运营商竞争日益激烈;另外一方面是苹果为首的手机厂商“挟用户以令天子”;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移动用户在10年SP混战中伤痕磊磊,逐渐失去了对运营商的品牌信任!

我的看法是:1)用WiFi弥补3G网负载并尽快向LTE 4G网络过度,引领纯IP网络通信时代的到来;2)移动SNS对于运营商的未来至关重要,但自己做不好,可能会收购或投资一家;3)开放更多底层能力平台,加大力度整合第三方移动应用开发商和内容提供商;4)研究各个行业的传感网相关技术,参与布局物联网的“传感网”并建立“数据中心”;5)在各个领域与行业系统集成专业公司或者数据库巨头合作研发“物联网之应用网”;6)始终保持最优的数据套餐优势,直到推出不限流量包月,沉淀移动互联网用户;7)开发“意见领袖营销”产品体系,签约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布局移动电子商务;8)深挖线上线下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加大投入,参考日本运营商,布局金融产业;9)建立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和产品人才团队,打造数据挖掘平台,以此衍生新商机;10)不仅要继续补贴优秀的智能终端,还要补贴优秀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刺激消费。

五、互联网巨头

互联网巨头们看到了移动互联网潜在的市场空间和价值,纷纷开始了各自的布局。现在是移动互联网2.0时代,巨头们对整合行业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对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战略也有了较为清晰的把握,接下来的布局将会更加积极稳健。

我的看法是:1)门户网站的逻辑是流量为王,所以他们会在移动终端延续对流量入口的把控;2)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也会延续到移动终端,所以会加强对移动搜索入口的把控;3)社区网站SNS非常有必要延续到移动终端,而且会做深度的系统层次的整合;4)电子商务网站会借助商品发现/分享/沟通/交易等需求搭建起跨平台SNS社区;5)面向移动终端的内容、应用和游戏推广渠道/平台会成为巨头们相争的核心领域;6)网游巨头会布局针对移动终端网游的核心技术、引擎、推广及收费渠道等领域;7)移动广告平台也将是那些广告收入占比比较高的互联网巨头们争相布局的领域;8)云计算基础服务平台将会是面向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另一个重磅炸弹;9)数据挖掘的价值将会逐步凸显,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更要在后端深挖用户价值;10)开放自己的平台API,吸引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繁荣自己的社区弥补创新不足;11)所以以下移动应用领域将会受到热烈追捧或“追杀”。

第三部分:创业方向

一、内容提供商

内容消费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价值之一,包括新闻、杂志、文章、小说、音乐、视频、游戏等都属于内容消费的范畴。内容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内容的采集和创造”,是一个需要“持续开发创造”的商业模式,可以算是件“辛苦活儿”,而且用户对内容的消费需求很不集中,是一个需要“百花齐放”的行业,所以产业巨头不愿意也无法对整个内容提供商产业进行垄断控制。

由此来看,内容提供商是草根创业者可以选择的第一个创业方向,虽然比较辛苦,但是结合团队在某个内容领域的特定技能/技术,持续开发创造某一类特别内容供用户消费,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创业模式。在所有的内容创造领域,游戏开发最为复杂,竞争也最为激烈。

二、应用开发商

互联网巨头曾经是产业的“创新中心”,虽然起步的时候都是学习参考美国模式,不过十多年本土的发展还是杀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企业创新道路”,如今在互联网上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两家巨头把守。可为了保证自己的领域不被潜在的竞争对手侵蚀,他们逐渐演变成了“草根创新杀手”,凭借多年积累的人才、资本、品牌、用户等资源,“干掉”了一个又一个草根创新企业,让无数立志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草根们心灰意冷!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草根们带来了新的机会,这个领域要比PC互联网领域崎岖复杂,一个新的模式要想取得成效除了要开发出用户喜欢的产品,还需要与多家手机厂商预置合作才能放量。所以优秀的应用当引起巨头注意的时候,也已经拥有了较大的用户量和较为忠实的粉丝。就算巨头“看中”了某一款小有成就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最佳的模式也是投资并购,其次才是“抄袭&打压”,毕竟已经安装了某款应用的手机上很难再容得下另一个“李鬼”。

由此来看,应用开发商是草根创业者可以选择的第二个创业方向,虽然风险较高,但是结合团队在某个应用领域的特定技能/技术,开发并运营一款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应用解决用户需求,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创业模式。

三、平台运营商

平台化的产品/服务的价值也最大,绝大部分开放平台都是由产业巨头提供和运营。所以平台运营商,通常不应该是草根创业者们一开始就涉足的领域,我并不建议创业者一开始就把公司的商业模式设计为某一类平台的运营。

不过,平台运营商的价值巨大,诱惑也巨大,创业者的梦想自然是希望自己创造一个伟大的“平台”,改变世界或者造福人类。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从内容提供商或者应用开发商切入,逐步演进而来。通过一两款热门应用或者内容积累忠实用户到达100万左右的时候再开始考虑平台化的部署,当达到500万用户或者1000万用户的时候方可正式以平台的方式面向广大开发者/草根创业者发布。不过,这期间需要多次风险投资的融资来支持,对团队的产业整合能力以及融资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由此来看,平台运营商是草根创业者可以选择的第三个创业方向,虽然风险最高,但是结合团队在某个产品领域的技术和用户积累,将一款热门产品/服务逐步演变为具备某一特殊能力和用户群的平台,开放给广大草根创业者和开发者,解决更多用户的多种层次的需求,是最具挑战也是最优价值的创业模式。

四、消费电子产品

消费电子产品,一直是改善我们生活水平的中流砥柱,而苹果则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强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创新企业!

虽然消费电子产品涉及硬件的研发和生产,创业成本和风险都高于软件和在线服务业,但是结合团队在某个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和创意,开发并生产出一款有意义有价值的产品,解决用户的现实需求或者引领用户某方面的消费需求,也是一种比较靠谱的创业模式。

如今的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要注意几个特点:轻、便、易、酷;我的建议方向是给身边的常用工具增加联网模块和传感模块,配合简单的本地处理芯片以及云端强大的服务,让他们变得具有联网备份/存储及分享甚至识别、分析等功能。

最后要补充的还是那句话,创业者不仅要有伟大的梦想,彪悍的团队,更要有良好的心态,豁达的胸怀。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文章结尾的时候,我再强调一次,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告诉你“你该做什么”,而是想提醒你“别人可能会怎么做”,以此做到“启示”之目的。

本文刊登于《客户世界》2011年03月刊,作者为移动2.0论坛•创办人。
 

责编:maqianshuang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行动启示录2011——蝴蝶效应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