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时每刻都是志愿者”——记北京奥运会观众呼叫中心志愿者马淑芬

    |     2015年7月12日   |   会员服务   |     评论已关闭   |    1291

||2008-08-07

在北京奥运会观众呼叫中心,有500多名外籍志愿者,他们从报名申请的1万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奥运志愿者中的一名。

“如果您有关于奥运会的任何疑问需要咨询,欢迎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0086-10-12308。或者登陆我们的网站:www.2008beijing.cn。”马淑芬,北京奥运会观众呼叫中心志愿者。她来自泰国,今年25岁,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中泰翻译专业的博士生。

马淑芬是个活泼、外向的女孩子,出生在泰国曼谷,是具有华裔血统的泰国人。大学时,她选择了中文专业就读,毕业后得到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奖学金,到中国继续学习中文。2004年,马淑芬来到中国,成为福建厦门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在那里,马淑芬开始真正地了解中国,并开始关注北京奥运会,“在我来北京读书以前,2005年还在厦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留意(奥运志愿者的申请)了。那时到奥运会的官方网站去看了看,当时就可以填写报名表格了。但是因为表格上有一项是选择工作地点,由于我没到过北京,不知道具体的地理位置,于是我决定申请到北京上学,然后再申请当志愿者。”

2007年,马淑芬顺利地完成了厦门大学的研究生学业,并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的中泰翻译专业博士生,如愿以偿地来到北京。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后,她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北京外国语大学因为具有语言教学的优势,可以直接通过学校报名申请成为北京奥运志愿者。于是她赶紧通过学校报了名,最后顺利地成为北京奥运会观众呼叫中心的一名志愿者。

在接受北京奥组委培训的过程中,马淑芬得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有退休的老教授,有企业公司的员工,甚至还有带着孩子的家庭妇女。尽管他们身份悬殊,但每个志愿者都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为奥运服务好。

马淑芬也有同样的愿望。能够成为奥运志愿者让她感到非常骄傲,她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奥运志愿者,要为奥运会服务,“(作为志愿者)我觉得很激动而且很骄傲!有时候出门,看见身穿蓝色制服的志愿者,就会感到很激动。会不由自主感觉到奥运会临近的那种气氛,尤其是看到沿途关于做好东道主、办好奥运会的一些标语,自己就会觉得特别激动。有时候我并不用到呼叫中心上班,但是我会戴上奥运会志愿者的证件出门。有的人看见了证件,就会过来问路。虽然不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但是我会提醒自己,每时每刻都是志愿者!”

对于观众呼叫中心的工作职责,马淑芬理解得很透彻:“我们呼叫中心的责任,就是答疑解惑。我的任务就是用泰语来回答电话的询问。比如有泰国驻北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来询问,询问拉拉队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旗帜、询问泰国人关心的举重项目的门票是否还有销售,等等。”

如今,马淑芬的志愿者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她告诉记者,奥运会结束后,自己还有一个愿望: “现在我正在考虑申请继续为残奥会服务。如果学校到时候推迟开学,我会继续为残奥会服务。我有这么难得的机会,在北京求学的同时成为奥运会的志愿者,很多中国朋友都因为报名没有被选上而感到遗憾,还有一些外国朋友专门申请到北京读书就是为了更方便地申请成为奥运会志愿者,但是也没有如愿以偿,所以我格外珍惜这个机会!”

采访过程中,马淑芬还为我们演唱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歌曲《微笑北京》。她说,奥运会,对于运动员来说,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精神;对于志愿者而言,重要的也是参与,共同发扬奥林匹克和平、团结的精神,如同歌中所唱的,“朋友们多友好!”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每时每刻都是志愿者”——记北京奥运会观众呼叫中心志愿者马淑芬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